皇冠9393体育平台
党建双创
GRADUATE SCHOOL
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三个着力点
作者:李丽娜 边宏广
上传时间:2015年12月24日 18:08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并注意把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高等院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结合办学治校实际和专业特色,针对大学生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实现三个贯通、回应三个诉求、培育三个主体,通过多种渠道和载体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良好效果。

  着力做到知行合一,在实现三个“贯通”上下功夫

  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实现三个“贯通”。一是在教学上,专业课和思政课相贯通。要摒弃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单打独斗的教学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各门专业课程之中,结合理工、经济、人文、艺术等各专业门类的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等纳入整体教学布局和课程安排,做到专业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共进。二是资源利用上,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相贯通。在充分利用办学传统、治校政策、校纪校规、校园文化等资源的基础上,吸收高校所在地域、行业的丰富资源,挖掘其在价值观教育上的功能作用。三是实践载体上,教学平台和社会建设平台相贯通。即在建设好校园日常思政主题活动以及讲坛、论坛、志愿服务等价值观教育平台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当地党委政府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创建文明城市等社会建设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化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着力满足学生预期,在回应三个诉求上下功夫

  大学生关注什么,我们必须回答什么;大学生期盼什么,我们必须回应什么,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教学认同到价值认同的升华。一是积极回应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诉求。大学生是最主要的上网群体,他们信任网络、依赖网络,乐于从网络中获取信息。因此,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主动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互联网,转向新兴媒体,打造特色鲜明、学生喜爱的价值观教育主题网站、师生互动社区、移动课堂、校园微信、名师微博等网络教育阵地。同时,将网上传播和网下传播相结合,积极创造微媒文化精品,不断丰富高雅的校园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互联网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二是主动回应学生对就业创业的诉求。大学生就业创业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更是在校大学生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树立什么样的就业观念,决定着大学生以怎样的心态看待学习、对待就业。因此,必须注重从大学生的现实关切着眼、从具体细致的解疑释惑入手,努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正大学生就业预期,引导大学生成才创业。特别是大力强化“创业梦”与“强国梦”紧紧联系的理念,引导大学生自觉主动调整个人的价值取向,努力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三是有效回应学生对人文情怀的诉求。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感情走向成熟稳定的关键阶段,他们对历史文化、人文情感等充满渴求。必须有效回应这种渴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概念变成充满人格魅力的人物形象和感人至深的故事,营造出学生喜爱的环境氛围,融教于导,寓理于引,通过形象化的感受与人格化的感染,调动大学生在情感上充分融入,从而取得“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着力构建责任体系,在培育三个主体上下功夫

  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人人是主角,没有旁观者。要重点培育好三个主体,构建起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责任体系。

  一是培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设计者、统筹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的工作,需要整体规划,统筹兼顾。高校各级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等要努力提高理论素养,抓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地贯穿于教学、科研、服务和管理等各个环节,覆盖全体师生员工。二是培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示范者。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是高校教师群体。要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与党同心同德的教师队伍,使其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当好精神导师,发挥出知行统一、引领风尚的表率作用,承担起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职责使命。三是培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者、主导者。高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积极为学生营造自我教育的氛围和环境,使学生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中提高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主动选择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真正形成思想共鸣,真正转化为自身的价值取向。

 

分享至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