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主办、学术部承办的第十期“原知原味”读书会于正德楼430会议室顺利举办。本期读书会以“生产力”为主题词,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李泽军同学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70余名研究生参与本期读书会。
在本期读书会中,李瑞奇、李娇、赵怿鸽、盛开欣、赵菲、张佳玉六位同学对“生产力”一词相关的经典原著及其蕴含的原理进行了深入思考并阐述了自己的理解。李瑞奇从三重维度分析了智能生产力发展的伦理风险:一是情感赋予风险。智能生产力的发展可能会造成人类情感信息的泄露,催化人类情感控制的加剧,引发人机情感的极端异化;二是深度伪造风险。智能生产力发展所带来的深度伪造技术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司法取证工作,影响司法公正原则的贯彻,从而加剧社会信任危机,威胁人类的本体性安全;三是替代性决策风险。独立决策能力是人类的知识理论、生活阅历、逻辑思维的综合体现,过分依赖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会导致人类逐步丧失这一能力,进而使人类社会走向模块化、数据化的深渊。
李娇围绕“新质生产力”这一主题,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阐发了自己的体悟:首先是理论内涵。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其次是现实意义。发展新质生产力主要有三方面作用:其一,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其二,有利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其三,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最后是实践路径。新质生产力能够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升级,完善人才资源管理,打造创新人才高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创新活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国际竞争力。
赵怿鸽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根基,从三个方面简要梳理了“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起源与发展:一是生成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的创新发展,还是对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验总结,顺应了我国经济转型的要求;二是时代价值。“新质生产力”这一理论的诞生既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要素理论的创新,又助推了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三是发展的实践要求与着力点。新质生产力的当代发展在宏观方面需要贯彻以下四项重大方针: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发展与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盛开欣就“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一题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与见解,主要聚焦于“新动能”和“必然选择”两大主题,按照理论、历史与现实的逻辑顺序进行阐述。首先是理论逻辑,即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新质生产力的崛起强调了人机协同合作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使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更加贴合当代社会的实际情境;其次是历史逻辑,即社会生产力的又一次跃升。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从历史发展的规律来看,新质生产力将取代传统生产力,成为推动现代化的主要力量;最后是现实逻辑,即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新质生产力能够以关键性和颠覆性技术突破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原动力以及通过生产要素升级和培育新型生产要素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而促进产业业态不断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主体支撑。
赵菲从经济、民生、国际关系、强国建设和大国担当五个方面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发展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意义:一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解决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需要有新的经济引擎,很大程度上依靠新质生产力;二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呼唤。新质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服务品质,为消费者提供了个性化、多元化、差异化甚至定制化服务;三是提升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能力的重大举措。当前许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正在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引发了全球产业性变革,因此国际竞争合作重点也是国际新技术的竞争合作;第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世界强国大多注重战略性产业和未来产业,只有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产生重大突破,才能支撑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的持续发展;第五是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责任担当。只有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更好的经济社会发展效益,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有制度上的优势,才能更好地捍卫科学社会主义的尊严。
张佳玉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下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功能问题,对新时代提升思政育人“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路径进行了全面探索:一方面,思政课的“新质生产力”代表着对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的更新和升级,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路径,强调思政教育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注重素质教育与个性化教学;另一方面,提升思政育人“新质生产力”的路径主要分为以下四种:新思维构建教学根基,新教材铸就素养真质,新教法唤醒能力潜能与新视野优化教学载体。
本期读书会围绕“生产力”这一概念进行了充分的文本研读与深入的理论探讨,从多重视角丰富了同学们对新时代生产力表现形式与发展状况的认识,帮助同学们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学部形成了良好的学术风尚。(摄影:孙照宇)
供稿审核人:潘 磊
编辑:秦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