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冠9393体育平台
研途榜样
GRADUATE SCHOOL
【出彩山师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李衍柱教授——把学术和生命融为一体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上传时间:2015年10月27日 00:00
浏览次数:

【人物简介】李衍柱,1933年生于青岛崂山。1964年中国人民大学文艺理论研究生班研究生毕业。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文艺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顾问、山东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文学专家组成员,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
   出版学术专著10部和《林涛海韵丛话》五卷本文集。主编、合著、参编教材、书稿37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马克思主义典型学说史纲》、《生命艺术化 艺术生命化——宗白华生命美学新体系》 、《路与灯——文艺学建设问题研究》 ,先后三次获山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时代的回声——走向新世纪的中国文艺学》、《文艺学范畴论》、《路与灯—文艺学建设问题研究》,获中国高等皇冠9393体育平台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9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2012年中共中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荣誉证书,2014年《<大秦帝国>论稿——走向新世纪文艺复兴的绿色信号》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

       思维活跃,逻辑清晰,乐观通达——这是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衍柱在接受采访时给记者留下的印象。这位82岁的老人会用电脑,还用微信,让人感觉活力十足。“从事学术研究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李衍柱将此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几十年来,李衍柱致力于文艺理论研究,谈及做学问的感悟,他说,“我很赞赏宗白华先生皇冠9393体育平台‘生命艺术化,艺术生命化’的人生理念,一个致力于学术研究的人,就应树立‘学术生命化,生命学术化’的理念。”    
从文学典型问题步入学术殿堂
       1933年,李衍柱出生于青岛市的一个小山村。1961年,经推荐考试,李衍柱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文艺理论研究班,受教于宗白华、蔡仪、何其芳、游国恩、缪灵珠等大家。在“文研班”3年学习期间,李衍柱从文艺学范畴切入,系统阅读了中外历史、中外文学史、哲学史、美学史、文艺理论史中的主要经典文本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代表性作品。    
       李衍柱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学习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中的典型问题》,指导教师是蔡仪。李衍柱说,蔡仪先生强调,在方法上,对典型问题,既要进行历史的分析,又要有严密的逻辑论证,应将二者结合并统一起来,将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结合起来。    
       “文学典型问题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文学界和学术界争论的热点,于是这个问题也成为我步入学术殿堂的聚焦点。”李衍柱说,在蔡仪先生的教诲和指导下,他一直抓住典型问题不放,进行深入研究。    
20世纪80年代,李衍柱的《马克思主义典型学说概述》是国内第一本皇冠9393体育平台马克思主义文学典型范畴问题的学术专著,后经修订、补充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典型学说史纲》,并被指定为全国研究生教材。从文学典型问题这一点开始,李衍柱的研究领域逐步扩展到对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史以至美学史的学习与思考,进而又从文学典型到文学理想,再到文学活动与文艺学的范畴体系的研究。    
 追踪文艺学研究前沿课题
       当代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文艺学发展同样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李衍柱努力追踪文艺学研究前沿性的社会转型与文学发展态势。“文学、文学理论的时代是真的‘终结’了吗?中国文艺学、美学将向何处去?如何认识当今时代文艺学、美学所面对的现实?这些问题,几乎日夜萦绕在我心头。”    
      李衍柱说,文艺学、美学研究仅仅重读经典文本是不够的,还必须面向现实、面向社会实践和文学创作实践,去研究和回答当代实践中的新问题。他将学术目光聚焦在“信息时代的中国文艺学”这一重大课题上,以“文学和时代”为中心命题,开始了一系列理论问题的探索。在其2000年出版的《时代的回声——走向新世纪的中国文艺学》一书中,对文艺学研究前沿性的社会转型与文艺学发展态势、思想解放与文艺学建设、文艺学研究方法的变革等问题进行了系统阐释,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在李衍柱看来,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社会转型的当下,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类型、新特点和新的发展趋向,但它并未动摇文学作为适应人类审美需要的“诗意的存在”这一最基本的事实。    
提出“主导多元,综合创新”文艺学发展态势
       新世纪文艺学、美学发展呈现出何种基本态势和走向?这也是李衍柱近年来思考的问题。    
       李衍柱连续撰写了《主导多元,综合创新: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态势》、《多元共生 和而不同——新世纪文学理论的走向》、《文学理论:面对信息时代的幽灵》、《范式革命与文艺学转型》等论文,从理论上批评和回答某些西方学者鼓吹的“历史终结论”、“文学终结论”;总结中国现代文艺学建设的历史经验,概括地提出中国文艺学发展的基本态势和走向是:“主导多元,综合创新”与“多元共生,和而不同”。    
       在李衍柱看来,有中国特色的文艺学是一个有不同层次和价值取向的文学理论构成的整体,其中居于主导方面的是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具体来讲,一是应该力求正确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论,并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指导文艺理论诸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探讨;二是要求我们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汲取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中一切有价值的成分,结合当今时代文艺的实践和中国文艺的实际,在坚持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张杰    
报道链接:
http://www.cssn.cn/xr/201510/t20151012_2490439.shtml

分享至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