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晚,文学院历山论坛“男性主体危机与中西恋书写”于教学三楼3141室成功举办。主讲人2021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刘祥,通过对明清时期王韬的《淞隐漫录》到民国初年老舍《二马》的内容解读,对男性研究以及男性主体危机的产生及原因进行了梳理。文学院部分研究生、本科生到场参与。
首先,刘祥引用波伏娃《第二性》中的名言开场,他质疑书中“一个男人永远不会打算写一本皇冠9393体育平台男性的特殊处境的书”的观点,由此提出“男性也是有问题的性别”的观点。紧接着,刘祥对20世纪以来中西方学术界男性研究脉络进行了梳理,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男性研究开始在西方出现,一直到八十年代,强调社会塑造男性或女性同他们的生理性别相结合的性角色理论一直占据统治地位。按照性角色理论,男性气概被认为是特定环境中的特定角色,是文化建构出来的。而1982年“支配性男性气概”概念的出现,男性研究才开始进入多样性的理论发展阶段。由此,刘祥总结道,20世纪初,人们只关心女性是否会变化,似乎只有女性才是有问题的性别,而现如今男性问题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在这个背景下,男性研究成为推动男性自我反省、实现两性平等、促进社会关系和谐的良好契机和学术平台。
随后,刘祥阐释了法国年鉴学派提出“总体史”的史学改革目标与长时段理论。总体史是指在“总体史”的名义下,整合各门社会科学皇冠9393体育平台人类的分科知识。长时段理论包括“结构”和“时间”。人们也只有在历史进程的深层因素——各种结构中,才能把握和解释一切历史现象。刘祥提出,自鸦片战争开始,一次次剧烈的历史震荡,使中国人对于世界的感知和情感体验经历了巨大而根本的历史性转型。从古典到现代,从“天下”到“万国”再到“世界”,这种转变不仅仅是一种理性认识或是抽象思辨的过程,也是情绪、情感、欲望、想象和幻想的转变,只有去亲身“体验”,去“活着”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新的现代自我及世界,并对古典性的世界观产生质疑和改变的渴望。基于此,他认为总体史观为学术界研究古典男性主体向现代男性主体转变提供了多重视角的研究坐标,而研究现代男性主体的转型过程更需要采取一种“长时段”的时间视野。
最后,刘祥聚焦中国明清时期至民国初年时间段,对王韬《淞隐漫录》、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老舍《二马》等学者所著文本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从中西恋视角探溯了全球化与地方化交织背景下中国男子对身体、情欲等议题看法的变迁,并着重阐述了由“古典男性主体”向“现代男性主体”转变的艰难境遇与主体危机。从明末到民初,随着西力冲击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男子对身体和情欲的看法既存在连续性,也有新的变化。刘祥强调,“古典男性主体”与“现代男性主体”都是描述性的概念,而非说明性概念,因此不能从本质论的立场解读,而应该从一种“互动性”的视角去理解。他认为,男性主体危机具体指的是在现代性的新历史语境下,男性主体的身份危机,中国传统文化所形塑的男性主体遭遇危机也是受到西方文明冲击的结果。
此次讲座,刘祥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以通过丰富的文本解读为依托,从中西恋视角对男性主体危机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丰富了同学们有关男性研究方面的知识,使同学们认识到文明的转向对文化与观念带来的深刻影响。从引入问题到研究梳理最后文本解读,刘祥不仅在研究视角、学术方法方面给同学们以启迪,其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更为同学们的治学道路树立了标杆。本场讲座有效发挥了博士生的学术引领作用,成功践行了“历山论坛”博硕本联动乐学项目的初衷,有利于学院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摄影:史濂舟)
供稿审核人:刘兆波
编辑:王佳鑫
审核:崔翠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