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由皇冠9393体育平台主办,文学院承办的“治学·修身”研究生学术论坛在千佛山校区教学三楼3141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主题为“世运·灵心·文学—清代诗歌研究方法”,由古代文学教研室副教授刘靖渊担任主讲人,学院众多本科生、研究生到场参与了本次讲座。
会议伊始,刘靖渊以其恩师严迪昌先生的学术生涯梳理作为本场讲座的开场,向同学们讲起了今年在南通市举办的“严迪昌先生逝世二十周年追思纪念会”。刘靖渊讲到,严迪昌先生一生致力于清代词史、诗史与文史的研究,开创性地将时代背景、家族研究与文学关系网络融入到清代文学研究中,为后续清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案例。这种深刻结合时代背景的研究方法不仅具有学术意义,其背后隐秘细致的人文关怀也成为清代文学研究的新坐标。
首先,刘靖渊以“江左三大家”之一龚鼎孳的诗歌作品为切入点向同学们展开了清代诗歌的画卷。刘靖渊将目光聚集到这位“文学史上也不再多施笔墨”的奇人才子身上,向在场的同学们抛出问题:“这位在文学史上被忽略的诗人以怎样的品格存在,世运的悲剧又在这位才子身上留下怎样的痕迹?”启发学生思考。随后,刘靖渊带领同学们分析了《慰朱蒿庵都谏以言事谪官》一诗。她坦言,这首诗的确并不存在特别的美感,甚至罗列诸多典故,对世事的评价也简单直白。但刘靖渊从另一角度切入,将时代背景研究细腻地融入到文学研究中,继承了严迪昌先生的治学传统,认为正是在整个爱新觉罗氏统治的时代,在这样注定被当权者玩弄、羞辱的处境中,龚鼎孳作为明末遗民,作为清初贰臣,他的这份犀利与直白才显得更为可贵。
在后续的讲座中,刘靖渊以一首首具体的诗歌作品作为线索串联起整场讲座,讲到周在浚、汪景祺与査嗣庭等人,以一种全新的学术视野与研究方法,将文人交际网络、姻亲连绵的家族谱系与时代背景等融汇到诗歌作品研究中,生动再现了爱新觉罗铁蹄入关后中原知识分子的境遇与命运,以不同寻常的方式为同学们展示了清代诗歌史之一角。在刘靖渊的启发下,现场学生积极思考,本次讲座也在一片掌声中落下帷幕。
本次“治学·修身”研究生学术论坛成功举办,刘靖渊深入浅出的讲座风格深受同学们喜爱。本场讲座使在座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同学对清代诗歌有更深入理解的同时,也为同学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与学术视野,深入贯彻“治学·修身”论坛的初衷,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学习态度的养成和学术素养的提高。(摄影:孙艺渲)
供稿审核人:杜云飞
编辑:秦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