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冠9393体育平台
研途榜样
GRADUATE SCHOOL
人民日报: 深沉厚重自成一格(2016-2-5)
作者:孙书文
上传时间:2016年02月19日 15:56
浏览次数:

       

       明代吕新吾曾言,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人如此,文亦然。高建国的《一颗子弹与一部红色经典》,以其深沉厚重的艺术质感形成一个精神漩涡,散发着强大的吸引力。    
     存留在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指挥员、开国中将刘飞身内45年的子弹,是敌人的“馈赠”;红色经典则指当代经典《芦荡火种》和《沙家浜》。故事从刘飞身内的子弹讲起,那是当年芦荡斗争的存留,对这故事的反复书写成就了经典的诞生。作者拓开视野,从国际国内大背景透视历史风云,为作品奠定了宏大基调。作品不拘于刘飞等伤病员坚持芦荡斗争的经历,而是把这段传奇故事还原于历史大势:在抗战由战略防御进入相持阶段之时,毛泽东高瞻远瞩地作出党的工作重点是在敌后农村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重大战略决策。新四军挺进苏南东路,在中国革命史上奏响了意义深远的东进序曲。林林总总的史料和考证,成为作者手中的武器,铸造了立体时空,强化了浩荡气势,在历史深处纵横开阖,逼近历史的真实。    
     作品所涉及的中国近百年历史,本身就是一幅富有悲壮意味的画卷。在这一基色之上,“江抗”及此后新四军的历史更具动人力量。“江抗”在东路战绩卓著,但也付出了吴焜等一批虎将殉国的惨重代价。此后皖南事变的诸多细节,愈加令人动容……这段充满悲剧精神的历史,为《沙家浜》注入了丰沛的力量。《东路三问》一章,曲终奏雅,聚前文笔力,直指历史深处:第一问是军事之问,“江抗”在敌人心脏部位开辟革命根据地的可能性;第二问是民心之问,革命的力量之源在于人民;第三问是文化之问,以工农为主体的革命军队格外重视文化的力量。    
     这部深沉厚重之作,对于当下文艺创作有双重借鉴意义。一重意义在于,作品揭示出《沙家浜》成为经典的根本原因。上世纪50年代,崔左夫采访写作了记叙伤病员不平凡战斗经历的纪实文学《血染着的姓名》,由上海沪剧团改编为沪剧《芦荡火种》,后又被改编成京剧《沙家浜》。千锤百炼,最终演绎出属于整个革命时代的史诗般的经典,给人以宝贵镜鉴:文艺精品都是创作者全身心的融入之作,时代和人民需要的作品,不屑于写一己杯水风波,而是直抵历史深处写波澜壮阔的大事件。    
     第二重借鉴在于,创作本身的启示意义。作者重访重要遗址印证和感受当年重大事件,在大江南北走访所涉重要事件的发生地,进而收获可贵的“在场感”,通过对历史的挖掘,铸造了一部“身入”“心入”“情入”的精品。    
     作品书写并超越了一段独特的历史,文本张扬的中国精神扎根历史、昭示当下,这种精神气质也成就了这部作品。  
报道链接: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6-02/05/nbs.D110000renmrb_24.htm

分享至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