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晚7点,教学三楼3141会议室开启了本学期第一场“历山论坛”学术讲座。本次主讲人为文学院2019级文艺学博士生夏冬,研究生阶段他就读于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此次他以西方哥特小说鼻祖《弗兰肯斯坦》为例,分析了“后人类视域下的人之难题”,现场与同学们展开了文学创作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入探讨。
首先,主讲人夏冬对西方文学中“人”的问题进行了系统讲解。他结合西方历史的发展脉络和具体的文学创作实践,梳理了西方文学史上有关“人”的概念的发展历程,即分为四个时期:希罗时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非理性”思潮的兴起。并以此为例,他告诉同学们做文学研究的经验,“脑子里要有思想史的框架”。
其次,夏冬围绕“人的存在”展开讲述,谈及所谓后人类,顾名思义主要就是聚焦于“人类理性主体发展之后”所呈现的状态性质的研究。对“后人类”的显著特征,他则引用了唐娜.哈洛维《赛博格宣言》中“人与动物、有机体与机械、身体与非身体”这“三道裂隙”进行分析。通俗地讲,这里的“裂隙”指的是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模糊了人与“非人”的绝对界限,让研究者难以站在一个人与物、机械与非机械的标准上再去定义人的存在。即后人类时代关注的核心问题——如何定义和理解人。
此后,他从前面的哲学铺垫过渡到了文学作品中的后人类——《弗兰肯斯坦》的小说创作。夏冬指出,小说中的“怪物”渴望融入善良农妇家庭以及渴望获得一个女性伴侣的背后,正是代表了“非人”群体努力走向“人”的艰难尝试。然而,意料之中的是文中“怪物”失败了,这也就体现出小说所蕴含的“人对少数人暴政”的一种文化景观。
最后,夏冬总结到:“后人类时代就是要打破标准的霸权,承认生命物种在本质上的多样性,以多元并存的思维逻辑对抗单一、简化式的压迫欺凌。”在演讲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向夏冬提出自己皇冠9393体育平台这堂讲座的认识、思考以及征询学习经验。夏冬悉心一一回答,并向在场的师弟师妹分享了自己搞文学研究的“三驾马车”:语言,学好一门外语;掌握文学理论史;广泛阅读文学作品。
新学期伊始,校园春暖花开,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也格外浓烈。新起点,新征程,本学期“历山论坛”将一如既往地秉承博硕本联动乐学项目的理念和初衷,促进各个年级文化学术交流,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启发研究思维,促进彼此间思想碰撞,展示当代文学院青年学子砥砺前行、勇攀高峰的学术风采。(摄影:陈东红)
供稿审核人:刘兆波
编辑:陈佳惠
审核:崔翠翠